“限塑”一年 喜忧参半

慧聪网
2009-05-06
阅读次数:3125
阅读字体 【

  限塑”一年看成效:不在于商家提供的塑料袋是否有偿使用;更重要的在于能否由此唤起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减少城市“白色污染”。
  从2008年6月1日起,国务院“限塑令”正式实施,全国所有商品零售场所不允许再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也不允许再生产和销售。
  时隔将近一年,现在的“限塑”情况究竟如何?记者走访了郑州市的几大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看到,大的商场超市在遵守法令的同时,免费手撕袋成了替代品,农贸市场则有“反弹”现象,同时,“限塑”也出现了“盲区”。

  有偿塑料袋 使用量锐减
  “因为有偿使用,与以前相比,塑料袋使用量减少将近70%。”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和所在商家的收银员告诉记者。
  4月25日,记者来到郑州市花园路的家乐福关虎屯店,从下午3点25分观察35号收银台整整一个小时。结果显示:1小时内发生53次交易,其中,41次没有使用有偿塑料袋,12次购买有偿塑料袋,购买数量少则1个,多至3个。
  据此测算:仅有二三成消费者购买有偿塑料袋。“小袋子2毛钱一个,大袋子1块钱一个。买袋子的人不多,除非迫不得已。家乐福收银员告诉记者。
  观察中,有趣的是一位小姑娘一个劲地往随身携带的包里塞物品以至于拉链合不上,还自言自语道“装不下的手拿着吧”。有两位老人拿着有点变形的购物袋,一眼望去便知是用了许久的,手拎的部位缝了几层厚布加固。“跟着我们快半年了,你看还是能拎,省了不少啊。”老大爷打趣道。
  在丹尼斯、大商新马特、世纪联华、华润万家等商场超市,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实施“限塑令”快一年了,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有意识地自备购物袋,买单交易时就很少有人购买有偿塑料袋,有偿塑料袋使用量锐减。问及“限塑”前是否自己准备购物袋,消费者有着趋于一致的答案——“不要钱干吗带啊?”

  商场超市 消费者各有妙招
  “我们这里还有好几个呢,一直都这样子。这一年来,我们从没买过超市里的塑料袋。”两位老太太把购物篮里的袋子翻给记者看。
  记者走访郑州多家商场超市,发现购物袋都明码标价,并且印上和其他商品一样的代码,小塑料袋每只0.1元、中塑料袋0.2元、大塑料袋0.3元,有顾客需要有偿塑料袋,在读码器上刷一下也会“嘀”的一声。同时记者看到,环保购物袋的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很多消费者拎的是免费发放的购物袋,或者是买某种商品赠送的购物袋。
  消费者王女士说:“我天天买菜,不能天天买袋子。虽然一个袋子几毛钱但天天买也就多了。出门时在包里放个袋子,下班就拿出来用了。”
  在商场超市中,记者观察发现,很多消费者各有妙招:尽量用手拿。买一两样东西的,一般都用手拿,一些消费者拿着四五样东西抱着走;选用环保袋。一些商家促销时赠送环保购物袋。一位老太太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俺家还有三四个环保袋”;重复使用厚质塑料袋。在超市收银台前,很多消费者拿起旧的塑料袋装东西;能放包里就放。一些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将买的东西直接放入自己随身携带的包里;借推购物车。在经三路华润万家,李先生买了很多东西没用购物袋,而是借购物车从三楼推到一楼的小汽车前,放入私家车里。

  农贸市场 “限塑令”在这里失效
  与商场和大超市有效地实施“限塑令”相比,农贸市场执行比较困难。
  记者走访郑州市几个农贸市场以及一些小规模的便利商店,发现仍有不少商家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并且这些塑料袋大部分属于超薄塑料购物袋。
  “老板,给我一个袋子”。店主熟练地从身后揪了一个蓝色塑料袋递给女孩,没说袋子钱。在高新区堂李农贸市场,一位女孩接过摊主递来的塑料袋。“那双袜子要价才3块却被她还到2块,她还会给你袋子钱吗?”店主无奈地告诉记者。

  “农贸市场从来没有对塑料袋要过钱,习惯两手空空地来”,在采访中,两位女士手提好几个塑料袋,回答道“买这么多东西不给袋子不好拿。”
  “我一天大概用三四包,一包60个袋子,大小袋子价钱还不一样,要是大袋子批发一包也要2块钱,小袋子便宜点。我们是花钱买,免费给他们用。”南阳路刘寨农贸市场,一位卖蔬菜的妇女说起她的苦处。
  免费送袋子,成本从哪儿来?她不避讳地说“菜价抬高点”。一位曾卖过菜的人告诉记者“她的秤也不准,我干过我知道。”
  经一路常寨一家蔬菜店的女老板说:“我这里来的全是回头客,为了一个1毛2毛钱的袋子跟他们争划不来。有时候买几毛钱的菜,袋子钱都赚不到。”
  记者走访的农贸市场中,所有的水果摊都在使用免费塑料袋。店主和顾客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因为水果不好拿走。卖菜的摊主们还在免费提供塑料袋,只是有不少的摊主在提醒顾客,能不用塑料袋就尽量不用。
  郑州大学水利环境学院副教授高健磊对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造成“限塑”不彻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意识问题,二是利益的驱使。很多消费者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观念上没有得到扭转。消费者贪图便宜,生产者有市场能赚钱。若使“限塑令”更好地实施,要从源头上遏制。国家应该出台对塑料袋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更严格的法规政策。

  “限塑”一年 仍有“盲点”
  “限塑令”实施近一年,“软肋”也日益地显现,形成了限塑“盲点”。
  记者跟几个朋友“下馆子”,菜吃不完时要打包,服务员便拿起几个塑料袋把菜装起来。问及不是限塑了吗?服务员解释道:“没有限制餐馆免费提供塑料袋。”此后,记者关注郑州市几家饭店的饭后打包情况,一些饭店仍是使用无偿塑料袋。《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商品零售场所是指向消费者提供零售服务的各类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其中,没有包括餐馆饭店之类。因此,一些餐馆饭店在“限塑令”上钻了“空子”。
  走访郑州市几大超市,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普遍现象:塑料袋的使用量是下降了,但卷帘袋(又称手撕带、平口袋)却明显上升。
  根据“限塑令”规定:超市里的包装水果、蔬菜、干果以及一些生鲜食品、小食品的卷帘袋仍可免费提供使用。超市里的卷帘袋大都方便消费者任意撕拿,于是,有些消费者便多撕几个,将购买的物品装入其中当塑料袋使用。“别看它没那个袋子(指有偿塑料袋)好拎,但不花钱干吗不拿,”一位顾客一边撕着卷帘袋一边说,“它不老大的,只能装点碎小的东西。”又补充了它的不足。
  “限塑令”实施之后,这些细小但足以阻挡“限塑”有效实施的因素,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考虑,避免出现“限塑令”成为“一纸空文”的尴尬局面。郑州大学水利环境学院副教授高健磊说。


资讯,会议,会展服务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5007906号-1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9号
电话:0771-5553301    传真:0771-5553302
网址:www.rosin-china.com    邮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