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0日全国开始治理超限超载起,从成都发往外省的货运价格在“五·一”道法实施后再次上涨了40%~50%。据了解,此波涨价不仅让很多货车“熄了火”,还影响到本地部分生产和批发企业在外省的经营。成都部分企业的货品积压尤其严重。
货运公司 收入少了三分之一
据了解,全国开始治理超限超载后,四川省内货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但省外路线却直线飞涨。例如,从成都到重庆,每吨运费在“五·一”后从100元左右涨到160多元,而全国开治超限超载后,这个价格已经到了200多元,成都到昆明的运价也从每吨400多元涨到了600元。本地货运商蚂蚁物流董事长李浪透露,由于四川省内环境较宽松,到各个二级城市的运价基本没有上涨,而省外线路的涨幅普遍达到40%~50%。
运价上涨并未给长途货运企业带来收益,反而导致收入下降。李浪表示,“以前我们的长途省外业务每月有60万元~70万元的销售收入,现在算下来只有40多万元。”而很多更小的货运公司和个体户,干脆歇工不跑省外路线了。
货源充足 货主车主两方着急
据称,目前长途跨省的利润已经接近零点,从成都到重庆、昆明、西安等地,一吨货物的利润不过10元。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货源堆积如山,货运公司的车主们也不敢垮价。这样,不论是货主还是车主,都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怪圈:我有货,你有车,但双方就是无法走到一起。
运输受阻 部分企业处境尴尬
外省运输受阻,部分成都企业陷入了尴尬处境。据了解,受影响较多的企业都是一些市场规模广阔,具有一定基础的大中型企业。
攀钢一负责人透露,攀钢每月从成都到重庆的汽运钢铁量达几百吨,而今年还将目标定在了2000吨,以前每吨运价仅仅90元,现在达到200元,上涨一倍多,“单是这项我们每个月就多支出接近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