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松茎象是近两年来新发现的危险性森林害虫,主要危害湿地松、火炬松等国外松以及马尾松、华山松等,严重时可导致松树整株死亡。2002年,经普查发现,湖北省荆门、宜城、鹤峰等地发现萧氏松茎象危害,发生面积近10万亩,并存在进一步扩散蔓延的可能。
为遏制萧氏松茎象在我省扩散蔓延,尽可能减少其危害损失,2003年下半年,国家林业局将湖北省萧氏松茎象治理纳入国家级工程治理项目。一年来,虫害发生区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开展除治工作,有效地遏制了虫害的扩散蔓延。
荆门市今年以来,继续加大研究力度,全面开展萧氏松茎象除治工作。一是坚持采用营林技术措施防治。先后投入劳力50余人到东宝山进行扫林工作,在修枝间伐、清理植被物的同时,对枯死木、濒死木和受害严重的虫害木进行拔除。二是摸索药物防治的最佳方法。6月中旬,组成20个防治小组,采用打孔注药和在树干1米以下处喷洒绿色威雷等方式进行防治,药物主要选用吡虫啉、绿色威雷等,防治后15天进行检查,对漏防或防治不彻底的地方进行补防,并对药物防治的效果开展对比观察。三是运用白僵菌对治理区内危害较轻的区域进行生物防治。四是在人工防治中探索更简便的防治工具和手段,捕杀幼虫、蛹或成虫。
宜城市为加强对萧氏松茎象工程治理工作的领导,今年初专门成立了由副市长罗兴斌任组长的工程治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了防治责任书,将防治任务逐级落实到镇(区、办、场)村及山头地块,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按照“分类规划、分区施策”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除治工作。同时,在除治区内的小河镇建立了一个1000亩的工程治理示范区,采取营林措施清理地被物,增加林间的通风透气,降低虫口密度,并对虫害树采取40%氧化乐果、敌杀死从排泄孔注射药剂进行综合防治,防治效果达到85%。
鹤峰县为使广大群众认识和了解萧氏松茎象的危害,支持且自觉投入到防治工作中来,采取出动宣传车、刷写标语、在重点防治区树立大型宣传牌、利用有线电视等多种方法,进行专题宣传。同时,加强了对萧氏松茎象的监测预警,对本县范围内的寄主尤其是周边地区的寄主进行了全面监测,在疫区内增设了萧氏松茎象检疫检查站和检疫中心,对过往的木材开展检疫,较好地控制了疫情传播。
在治理区内,组织群众用石灰、水、食盐、敌杀死按一定比例配成涂白剂涂干,防止产卵,做到有虫防虫,无虫防病。同时,在林下发展围栏养鸡,探索生物防治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