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建生态州”的林业发展战略,把助农增收、服务“三农”作为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的切入点,用市场的观念指导林业产业发展,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构筑优势产业群,培育龙头企业,创造加快我州林业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目标
林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6.5亿元以上,增加1亿元;全州农民新增纯收入65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8元以上。
支撑项目
(一)经果林干果项目
新增经果林干果类产量800吨,实现农民增收960万元。主要有花椒、核桃、板栗。青花椒主要在金阳、雷波等县实施;大红袍花椒主要在冕宁、盐源、越西等县实施;板栗主要在冕宁、盐源、德昌等县实施;核桃在全州17个县市实施。
(二)林药林化项目
新增林药林化产量5000吨,实现农民增收447万元。
1、小桐子。主要在雷波、金阳、宁南、会东、会理、盐源等县实施,新增小桐子2000吨,实现农民增收200万元。
2、红豆杉。主要在西昌、木里等县市实施,新增紫杉醇精品10公斤,产值2500万元,实现农民增收60万元。
3、松脂。主要在西昌、德昌、会理、木里等县市实施,依托西昌鑫通公司以市场化方式落实云南松采脂基地100万亩,实现年增加采松脂3000吨,增加产值600万元,实现农民增收150万元。
4、桉叶油。主要在西昌、会理等县市实施,新增桉叶油125吨,实现农民增收37.5万元。
(三)木材利用项目
木材指标在2004年基础上增加21373立方米,今年木材及薪炭材可新增加产值3727.8万元,实现农民增收3066万元。
1、薪炭材。新增276600吨,实现农民增收2766万元。
2、人工商品材。新增21373立方米,产值960万元,实现农民增收300万元。
(四)林木种苗项目
新增退耕还林任务(包括配套荒山)5万亩,需增加苗木2340万株,主要在喜德、冕宁、西昌、越西等县市实施,实现农民增收280.8万元。
(五)退耕还林还桑项目
新增退耕还林面积5万亩和新增退耕还桑投产面积16.6万亩,实现农民增收1829万元。
1、退耕还林。新增5万亩,主要在喜德、木里、雷波、普格等县实施,实现农民增收1330万元。
2、退耕还桑。2001—2002年退耕还桑16.6万亩,主要在德昌、西昌、冕宁、普格、会东等县市实施,实现农民增收498万元。
(六)森林食品项目新增森林食品产量480吨,主要在木里、昭觉、喜德、德昌、会理等县实施,实现农民增收375万元。
1、食用菌。新增产量360吨,实现农民增收340万元。
2、山野菜。新增产量120吨,实现农民增收35万元。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科技培训。在今年增收项目的主产区培训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8000人次。一是在金阳、雷波等县开展青花椒丰产栽培技术培训,在冕宁、盐源、越西等县开展大红袍花椒丰产栽培技术培训;二是在冕宁、德昌等县开展板栗丰产栽培技术培训;三是在木里、会理等县开展松脂采脂技术培训;四是在喜德、西昌等县市开展育苗技术培训;五是在西昌、木里开展红豆杉栽植技术培训。
(二)抓好示范带动。今年主要抓好金阳青花椒1500亩的高产示范片、西昌500亩红豆杉栽种示范片、冕宁100亩规范化育苗示范点;通过典型示范引路,带动周边林农积极性。
(三)发展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加工桉叶油400吨、加工提取紫杉醇精品10公斤、加工小桐子2000吨、增加加工1000吨松脂等项目,以加工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四)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一是在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努力争取新的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帮助农民培育后续产业;二是努力增加私有林为主的人工商品林采伐指标;三是争取林业科技、植被恢复、生态产业建设等专项资金的投入。
(五)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积极参加林博会、农博会,提高林产品知名度,加大林产品生产标准制订和产品认证工作,树凉山有机绿色无公害林产品形象,支持品牌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