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赵辉 通讯员汪彤报道 湖北20年间累计退耕还林2000余万亩,建设巩固成果后续产业基地263万亩,国家累计投入超200亿元,每年产生生态效益价值超700亿元。
退耕还林工程使湖北省森林覆盖率增加7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增加3000多万立方米。工程区水土流失减少、土壤肥力增加、森林碳汇增强,同时,净化了大气环境、提高了生物多样性、降低了风沙侵蚀,每年通过森林涵养的水源达21亿立方米、固碳释氧1430万吨。
湖北省退耕还林工程区主要集中在三峡库区、丹江库区及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大别山区、幕阜山区等生态地位重要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第一轮退耕还林涉及全省95个县(市、区),直接惠及171万农户657万人,退耕农户人均直接政策性增收2861元。新一轮退耕还林涉及全省33个县(市、区),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1万户37万人,户均增收5575元。
各地将退耕还林与旅游、特色经济林、林下特色种养等后续产业相结合,引导村民通过直接经营、参与务工、流转林地等方式,增加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1个百分点,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