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兴能源发展规划”确定年内出台
作为亚洲和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始终依靠自身保证能源供应,并高度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预计将在年内制定完成新兴能源发展规划。
据了解,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牵头制订新兴能源的发展规划。规划中,把新兴能源主要界定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的能源,二是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比如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车用新型燃料、智能电网等。中国政府将一手抓清洁能源的运用,一手抓传统能源的改造升级。科技创新是中国解决能源稳定供应和安全保障的核心手段。
2.发改委酝酿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复苏
对于4万亿投资如何有效促进民营经济复苏问题,上周末发改委发文表示,正在研究出台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有关意见。数据显示,上半年7.37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8.5%。有58.1%受访中小企业认为投融资渠道问题是最大难题。
以前公共事业对民营企业而言是“法不禁止即自由”,但一直缺乏相关配套政策。该专家认为,发改委这一表态无疑对外释放了强烈信号,对目前公共事业领域“国进民退”现象的一种否定,也是促进这些公共事业进行市场化改革的一剂“强心针”,有利于刺激民间资本进入并推动民营经济复苏。
3.银监会称上半年信贷风险稳中有降
昨日,银监会在其网站上发表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7.72万亿元,同比增幅为32.8%。在贷款高速增长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结构总体上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信贷风险稳中有降。
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严守授信集中度、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的底线,持续增强风险抵补能力。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保持“双降”,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208亿元,比年初下降42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比年初下降0.6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34.8%,正朝150%的目标迈进。目前的水准已比年初上升18.12个百分点。
4.专家:预计CPI和PPI四季度将由负转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9日表示,我国经济已经走出V型反转,CPI和PPI增幅将在四季度由负转正,我国应考虑为宽松政策退出制定预案。
他说,美国已开始研究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经济率先复苏的中国更应早做准备。当以下四个条件具备时,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就应退出:一是GDP增速达到潜在经济增长率8%到9%;二是CPI、PPI增幅由负转正,但还没有出现明显严重通胀压力;三是出口企稳复苏;四是与中国经济关联最大的美国经济走出衰退进入复苏。这几个条件很可能明年上半年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