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之三:林木良种补贴促进林业长久发展的紧要措施
“植树造林,良种先行”。林业是一长周期产业,林木种苗的优劣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影响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林木种苗质量不仅关系到当前的造林绿化成效,更影响到长远的林业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的发挥。
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长张守攻介绍,目前,我国的林木种苗生产在数量上已经能满足造林需求,但仍然存在着有些地方造林成活率低、林地产出率低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种苗的质量不高。
“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了80%以上,有的国家达到了90%以上,做到了颗粒精选。而我国到2008年底,林木良种使用率和基地供种率分别为63%和51%,初级良种尚未完全普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张守攻说。
因此,林木良种补贴势在必行。通过补贴,使良种价格维持在用种单位买得起的价格水平上,在生产与推广之间建立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加大良种推广力度,进而提高良种壮苗的使用率。
张守攻建议:“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实行‘保种源、扶苗木、促使用’的办法:一是对种子园、母树林、良种基地等给予补贴,确保林木良种选育、生产的可持续性;二是对利用良种进行育苗的单位进行补贴,调动育苗单位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基地供种率;三是与造林补贴相结合,将良种壮苗的使用作为造林补贴的必要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森林质量。同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林木良种审定制度、林木种苗生产标示制度等,使良种补贴资金真正补到应该补、需要补的地方,使林木良种补贴政策发挥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