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卫星捉虫,必须使用顶尖的超光谱、SAR顶尖遥感技术、超级计算机、光学、热红外、合成孔径雷达等多种方法结合。我国目前的卫星防虫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名列前茅。环境减灾卫星“揪”虫害,主要有三大杀手锏:
一是超光谱成像仪。树林叶片受到病虫危害时,其叶色、叶与植株的形状、叶片的物理结构、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上产生的残留物发生变化,在反射光谱上都有反映,专家和超级计算机可以快速分辨出来。
二是合成孔径雷达。利用卫星搭载的雷达,可以全天候对地监测“虫灾”。松树林受到松毛虫危害表现为针叶受损乃至枯死,这样成片树林冠层形状特征、方向特征、介质特征都不同,就可能携带了成片树林冠层受虫害危害的许多更加复杂的信息。
三是微波遥感。这种微波遥感和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相比,首先是对目标的鉴别能力更强,钢筋水泥,还是树木稻草,可以一“眼”分辨;其次是穿透云层能力强,可见光和红外线对云层、雨云是“看不透”的,而微波却在其中畅行无阻;还有就是对物体的穿透能力强。微波遥感对于冰雪、土壤、混凝土、岩石和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穿透,最深可有20~30个波长。由于穿透深,就可以获得土壤下的害虫、虫卵、地下水信息,这是光学遥感无法做到的。
“有了这三大杀手锏,再结合卫星常规的红外遥感和可见光遥感相互补充,松毛虫哪怕上天入地,也无处可逃。运用环境减灾卫星可监测松树、桉树害虫及水稻病虫害,这是一项创新的工作,广西还将不断进行探索与攻关,争取卫星服务于更多农业项目。”广西气象减灾研究所科技人员这样说到。(周映 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