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改革激活林产业。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去年全市林产业总产值超211亿元,“绿色银行”初现魅力,民间资本争相进入。
一项投资价值翻十倍
“现在国际市场木材供不应求,加上国家在政策上支持林业的发展。我选择投资林业是正确的。”肖流添如是总结自己20年的林产业投资之路。刚开始他只是承包村里的一片山林,取得木材承包砍伐、销售权,挣得第一桶金。
眼下,他承包的山林达1087亩,并以种植马尾松为主,成为永春县一都镇最大的承包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山林从种植到砍伐,一个周期大约26年,每亩山地年租金大约2000元。“山林投资成本低,压力不会太大,可以说林业投资比买股票好多了。”肖流添算了这样一笔账:仅马尾松这个项目,每立方米已经从当初的120元,涨到1000元,有的客户甚至报出1400元的高价,价值已经翻十倍。
林下经济多渠道致富
蔡锡森用“越陷越深”来戏称自己在林产业的投资。如今已是南安亚森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十多年下来,在林产业中投入4000多万元。与肖流添主要靠木材价格上涨而获利有所不同,蔡锡森通过林下经济来实现投资收益。
“仅养猪场一年出栏量就超过3万头,产值1亿元。”此外,种植的绿化树有10万棵,高的每棵可以卖到1万元,普通树种也不低于2000元。推广林药、林菌、林菜、林牧以及有机肥料等立体开发、循环利用模式,蔡锡森投资林下经济实现长中短有机结合、上中下综合利用、林农牧复合经营,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
“一般的林产业长线投资,容易碰到资金难题,而林下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就可实现增收致富。”多渠道收益,让蔡锡森对投资林产业充满自信。
林业投资散户为主
“全市林产业去年总产值超211.4亿元,居全省之首。”市林业局产业科相关负责人称,林产业投资越来越被看好。
正如俗语所称“要想富,多种树。”无论公募大佬王亚伟,还是私募精英谢爱龙,抑或国际投资巨头,均以不同的方式涉足国内林业。业内人士认为,林场俨然成为资金角逐的另一个资源高地。据介绍,林业投资市场上也有大户和散户之分,而泉州林业投资多数为散户,手上林地面积从几十亩到上百亩不等,私下交易活跃。此外,一些制纸制浆、竹纤维纺织材料等企业也有意抢占林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林场和木材都有资源概念,谁占有资源谁就有话语权。”业内人士认为,林权改革引发的一轮投资高潮已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