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改委:及时提出对策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发改委日前表示,将着重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引导和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认真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产业发展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强信息引导,提出对策措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自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以来,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及其新业态加速成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地呈现出集聚蓬勃发展的态势。
据介绍,先后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六项,包括加强宏观引导、加大要素支持、加快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市场、开展国际合作。
2、部分地方酝酿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新一轮税改提速
记者了解到,继计征方式和税率标准调整之后,部分地方正积极探索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甘肃等省份拟将地下水等水资源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内。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新一轮资源税改革将再度提速。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也表示,在资源税改革过程中,对于在生产上受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政府应当在增值税、营业税等方面出台一些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减轻企业的压力;对于居民而言,政府应及时提高低保标准,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必需消费。
分析人士认为,部分地方拟征收水资源税,意味着新一轮资源税改革走向纵深。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资源税改革除提高部分现有税目的资源税税率标准、扩大从价计征范围外,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也是大势所趋,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考虑将水资源等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
3、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明日公布 GDP将继续回落
国家统计局将于4月13日公布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市场普遍认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将从去年四季度的8.9%回落至8.4%。经济下行压力仍较明显。
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国家发改委3月份大幅上调成品油价格。业内人士指出,伊朗局势动荡导致的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是年内物价运行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未来国内水、电、成品油、天然气等资源品价格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也将对物价上涨有一定推动作用。
虽然一季度外贸增速看上去并不高,但是不少专家指出,由于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比去年下半年减轻,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也在趋缓,人民币汇率随着贸易趋于平衡,目前有利于外贸回稳的因素在增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对二季度的预期比较悲观。他指出,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现放松之前,房地产投资将继续大幅下滑。因此,煤炭、水泥、钢铁等下游行业价格即便能够反弹,空间也非常有限。
4、央行:将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11日撰文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从基础性工作做起,从关键环节入手,分步推进,第一阶段可率先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在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础上,逐步纳入保险、证券等机构的相关信用信息,依法向客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业征信服务。
目前,在征信系统和信用体系建设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问题上还一直存在争议。杜金富则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具体而言,政府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健全信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推进信用信息公开与互联互通,发挥政府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信用产品与服务,培育和发展征信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记者日前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国家级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已交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修订,规划名称也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改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去年规划草案出来后曾在业内征求意见,今年改为由发改委和人民银行共同牵头,涉及十几个相关部门。按照时间表,规划年内将会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