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口疲软引发经济减速担忧
虽然3月和一季度外贸双双转为顺差,但并不是因为出口显著复苏,而是因为进口强势增长势头不再。昨日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表明,3月贸易顺差53.5亿美元,由2月的314.9亿美元的历史最大逆差反转为顺差,也远高于市场预期的32亿美元逆差;而一季度累计贸易顺差6.7亿美元,也由去年一季度累计10.2亿美元的逆差出现反转。
昨日晚间,有知情人士对媒体透露,鉴于进口增速大幅放缓和出口增速维持疲软的现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于4月17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修正版中大幅调低其对中国经常帐户盈余的长期预期,目前这一预期为GDP的7%。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由于近期央票以及正回购到期量较大,同时中国商业银行在3月份吸纳了大量存款,央行可能推迟存准率下调至5月或者6月。
2、二季度政策预调微调力度或加大
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259.7亿美元,同比增长7.1%。其中出口1656.6亿美元,同比增长8.9%;进口1603.1亿美元,同比增长5.3%;当月贸易顺差53.5亿美元。1-3月,我国累计贸易顺差为6.7亿美元。
分析人士表示,3月贸易取得53.5亿美元顺差,而市场普遍预期是贸易逆差,这种反差主要是进口增速远低于预期造成的。进口放缓显示我国内需疲弱。由于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及国内市场的欲振乏力,预计二季度政策预调微调力度或加大,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预期明显增强。
3、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环比回升 景气状态企稳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昨日发布的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环比回升,尤其是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回升较为明显。与此同时,企业景气指数虽仍在下滑,但下滑幅度已经收窄,表明企业景气状态企稳,而企业家对未来企业经营前景预期也较为乐观。
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7.3,比去年四季度略降0.5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3.0,比去年四季度回升2.1点。
“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高于景气临界点100,说明从微观企业整体反映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仍处于景气区间。”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潘建成分析说。此外,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虽然仍低于企业景气指数,但比上季度回升2.1点,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家的信心处于恢复之中。
4、三大油企去年政策性亏损超千亿
随着三大石油公司的2011年业绩相继披露,一年一度的“年报季”终于落幕。令投资者和分析师颇为失望的是,在这个全球经济风雨飘摇的时节,即便是拥有天然优势的石油巨头也无法独善其身,盈利能力大不如前。而自2008年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后一度隐匿的炼油亏损又再度“现身”,成为倒逼机制改革的重要推手。
据统计,三大石油公司去年净利润总额仍高达2749.41亿元(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但包括炼油、天然气进口等在内的政策性亏损也超过1190亿。为此,油企高层在前不久的年度业绩会上纷纷“老调重弹”,呼吁尽快推进成品油、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
一位了解内情的市场人士指出,今年国内的油气消费量预计将继续增长,尤其天然气消费将进入“井喷”时期,按当初“照付不议”协议签订的天然气进口量会迅猛增加,对石油巨头意味着亏损压力陡增。为提高未来天然气供应的保障能力,国家将在去年广东、广西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最快4月份就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