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市场过剩压力,近来新闻纸主流厂商开始尝试出口和酝酿提价。
产能过剩态势未变
5月20日广州造纸产能为17万吨的1号纸机试车,至年末国内还有85万吨产能试车,这包括G华泰40万吨纸机和G晨鸣45万吨纸机,年内新闻纸行业开工率我们预计为81.0%,低于上年的81.8%,2007年会进一步下降到76.4%,2008年方可回升。
受开工相对不足影响,我们预计2006-2007年新闻纸价格将低位运行,行业效益将下降。为抵御市场低迷,近来新闻纸厂商开始尝试产品出口和提价,但我们认为这对改善行业盈利作用有限。
尝试出口
国内新闻纸产品出口目前确实具备内部和外部条件,其基础是价格优势已经明显。就内部条件而言,2005年以来的产能快速扩张已经显著大于需求增速,产品价格从5600元/吨下跌至目前的4700元/吨,最低一度跌至4550元/吨,已经逼近弱势厂商3800元/吨的成本附近,并导致这些厂商的减产甚至停产,价格因此获得支持。但巨大的潜在产能也将持续压制价格使难以上扬,新闻纸低价预计是2006-2007年常态。
就外部条件而言,2000年以来持续的永久关厂使北美新闻纸产能力缩减300万吨或20%,同期消耗总量减少了约250万吨,供求关系卖方强盛致价格持续上涨,如美国西海岸30磅标准新闻纸价由2002年的430美元/吨上涨至目前的643美元/吨,折合人民币5150元/吨左右;27.7磅新闻纸687美元/吨,折合人民币5500元/吨,高于国内价9-17%。
G华泰可能成为2006年国内新闻纸最主流的出口商,年内出口目标为20万吨。这对于国内历年均不足2万吨的出口量而言是巨大突破,但对于年内预计469万吨的产能仍不足其零头。我们判断,如果该出口计划得以实现,则行业受益有限,而G华泰受益要明显得多,毕竟20万吨出口量占其目前80万吨产能的1/4。
国内产能过剩也导致今年以来进口的进一步缩减。一季度国内新闻纸进口5462 吨,较2005年第四季度的12077吨下降了54.8%,更较上年同期下降89.3%,如果此进口量和上述的出口趋势得以保持,则2006年我国新闻纸很可能实现历史上首次净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