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下午至7日,海南省人大《森林法》执法检查组结束了对白沙黎族自治县的执法检查。白沙的青山绿水给检查组成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尤其是南开乡南美岭数万亩加勒比松,让检查组成员有置身于东北茫茫林海的错觉。
荒山种松树开割收松脂
6日下午,省人大执法检查组检查了南开乡苗岭封山育林区、南美水库天然林保护情况,所到之处天然林郁郁葱葱,长势良好,少有人为破坏迹象。下午5时许,检查组登上了南美岭。沿途都是松树,松树下有白藤、益智、肉豆蔻等林下经济作物,这片松树林已经开割,树上挂着沉甸甸的松脂袋。
登上南美岭第二观山台,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主任罗时祥感慨地说:“12年前我来这里时,是一片荒坡;没想到,第二次来开展执法检查,荒山都长满了松树。”听到白沙县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这片松林每年单割松脂就能为县财政带来200万元收入时,罗时祥高兴地说:“这片人工林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
12年人工营造6万多亩加勒比松
据了解,南美岭面积9万多亩,是南渡江上游及松涛水库主要集水区。1995年之前,南美岭是连绵数万亩的茅草坡,经常发生火灾,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也很严重。从1995年开始,当地林业部门在这里进行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至今人工营造加勒比松6万多亩。
虽是人工林也是生态林
白沙县林业局局长徐世红告诉记者,造林成功后,一些乡土树种也在松树林中生长起来。记者看到,在高高的松树间,间杂生长着三角枫、胆木、黄桐等许多乡土树种,有的甚至长得比松树还要高,树冠茂密。
白沙县县长王应才介绍,白沙县正是连绵数万亩的松脂生产基地,县政府正在引进建设一个年产2万吨的松香加工厂,工厂建成后,每年可带来600万元以上的财政收入。
执法检查组认为,南美岭松林虽是人工林,但也是生态林,既能为南渡江和松涛水库涵养水源,每年还能为白沙创造财政收入,白沙县是把荒山变成了一座“绿色银行”,这种经验值得在全省总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