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金山”哭穷?
但景谷森达对原董事会的不满并非仅仅是针对董事会人选,让景谷森达无法坐视不理的核心原因是,此前中泰担保主导下的董事会经营景谷林业不力,“不懂林业”是其对原董事会的评价。据了解,公司一度最盈利的林化产品已经停产,坐拥资源却没有“发家致富”,这令人扼腕。
2009年下半年起,原为公司主营产品之一的松香开始高歌猛进,由此景谷林业股价年初有段时间颇为坚挺。殊不知,景谷林业的松香、松节油林化产品早已因为缺乏资金停产一年半有余,只有林板业务还处于经营状态。
但这一点,公司仅在今年半年报中以一句“林化业务处于停产状态”交代过去,对于这项业务具体停产时间、原因、影响以及停产损失,并未详细披露。而可以追溯的一个细节是,公司去年年报制定的2010年经营生产目标中,仅提到了林板业务的产销计划和植树竹材基地计划,未提到任何林化产品的生产计划。
坐拥大好资源的景谷林业,正守着“金山”哭穷。林化业务原是公司上市时最为赚钱的业务之一,其生产的“海帆”牌松香是云南知名产品。2001年,公司主营为林化、林板、林木三大块,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8335万元、5520万元和4727万元,毛利率分别为30.86%、11.14%和50.49%。此后林木业务逐步萎缩,成为林板和林化为主的格局。
而在2004年至2006年业绩下滑严重的几年里,林化业务不但规模处于下降通道,其毛利率也下滑严重,最高不过16.66%,至2006年下滑至低谷9.09%。据了解,尽管景谷林业林化业务所获得的相关补贴支持比上市之初减少从而毛利率有所下降,但按照正常的经营,该业务毛利率至少应能保持在15%左右。
在历年年报中,公司将这一问题归因于原料松脂相关政策的变化及价格波动,从而导致收购成本上升。但有知情人士指出,景谷林业拥有51万亩采脂基地,完全可以提供生产原料,根本无需从外部收购生产原料,而公司方面却未曾好好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据称,采脂基地的人力成本并不高,完全能够抵消外部收购的成本,亦可以摆脱上述依靠外部收购原料进行生产的局面。资料显示,上述采脂基地还是上市公司的首发募投项目之一。在约2亿的募投资金中,有8800余万投入采脂基地、采育基地,为的就是确保松脂供应量,稳定原料来源。2001年年报披露,在当年公司已快速完成了办理其中51万亩基地林权归属手续工作。
对于这一点,景谷林业现任管理层并不否认。“公司的确有51万亩采脂基地,但是没有这么多工人可负责收脂,即使承包给农户,也需要支付不菲的劳务费等费用,管理起来难度非常大。”相关人士这样表示。
这正是景谷森达方认为原董事会的“失职”之处。“按照森达方面的计划,应该先好好利用51万亩的资源,让松香等林化生产部门恢复生产,而后再与科技单位合作,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有知情人士这样表示。反观当地竞争对手的林化业务,却趁公司林化的停滞不前而“招兵买马”。据悉,近年来,景谷林业多位公司经营层人士都跳槽到公司竞争对手处任职。
至于林板业务也是一路磕磕碰碰。定期报告显示,公司在2003年收购玉加宝人造板公司75%股权并于2004年开始全年并表,2004、2005两个年度分别实现净利润948万元、1830万元,但到2006年12月,公司又决定将之全部转让,全年该公司亏损1860余万元。玉加宝公司最终未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点。
如今景谷林业原先的两大主业已日趋脆弱。201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林化产品营业收入仅为969万元,同比下滑达到71.8%,毛利率为负1.52%,而林板业务虽然营收增长65%达到8583万元,但毛利率也为负6.13%。